得胜598

ysladmin 8 0

甲午战争被俘虏并被带到日本的清军将士后来如何了?

据统计,甲午战争中,清军共阵亡24600余人,被俘1790人,那么,这些被日本俘虏的将士,其下惨如何呢?

日本当时为了跻身“文明国家”,1894年8月22日,也就是甲午战争开始后的第22天,日本陆军省就向日本陆军第5师团留守处下发了《战俘管理之件》,在该文件中,日本誓约在战争中保障战俘的基本***。

日本为什么这么做呢?

得胜598-第1张图片-模头数码科技网
(图片来源网络,侵删)

1894年7月16日,日本对大清国宣战第14天,英国同意和日本签订新的通商与航海条约,根据新条约的内容,英国将在五年后放弃在日本的领事裁判权,其它西方国家也随之跟进,准备跟日本签订新的平等条约。

在如此敏感的时期,如果日本在甲午战争中表现出“不文明行为”,西方国家就可能借此继续坚持领事裁判权,新的平等条约也可能落空,日本将可能被排斥在“文明国家”之外。

这是日本积极制定战俘政策的原因。

得胜598-第2张图片-模头数码科技网
(图片来源网络,侵删)

政策是制定了,日本有没有落实呢?

事实上,日本的战俘政策主要是给西方国家看的,所以战俘也有两种情况。

第一种是送到日本的战俘。

得胜598-第3张图片-模头数码科技网
(图片来源网络,侵删)

从目前公开的资料来看,这些被关押在日本的清军战俘,并没有被迫从事苦役。按照日本陆军大臣公布的战俘处理规则,对清军战俘的处理是相当“人性化”。

甲午战争主要分为陆战和海战,而清军全部战败。在陆地上,清军一路败退,从平壤退回国内,日军则一直推进到山海关;在海战中,也是日军率先发起挑衅,并在黄海海战中重创清军北洋水师,随后水陆并进,在威海卫之战中全歼北洋水师残余。

据资料记载,整个甲午一战中清军伤亡官兵大约为2.4万名,被俘数千人,一说1790人,一说为988名。不过,具体数字上至今仍有争议。而日军的伤亡不过万余人,被俘人数11人,双方悬殊比较大。那么,那些被俘的清军俘虏最后的命运如何呢?

在战争初期,日本军方抱着耀武扬威的心态,大肆抓捕清军的俘虏回日本关押,以备将来谈判的筹码,把他们关在东京、大阪等地的寺院或者监狱中。为了炫耀战绩,日军还逼着大批清军战俘上街***,达到其所谓的“宣扬国威”的目的。

1894年7月25日,清军“操江号”、“高升号”两艘船在回国途中遭到日军袭击。“高升号”被击沉,“操江号”被俘虏,舰上的管带王永发与72名官兵被俘,并被押送回日本关押。

在陆战中,日军也抓获了大量的清军俘虏。其中一些因为患重病而死在日本,极少一部分因为企图逃脱被***。监狱关满了,就安置在各地的寺院里。一些俘虏想要逃跑,便被就地斩杀。

不过随着战争的推进,日军抓的清军战俘越来越多,日本当局再也没有兴趣将他们押送回日本了。在战争后期,日军直接把清军俘虏就地关押,比如辽宁海城监狱。

1895年,清***向日本签订了丧权辱国的《马关条约》,割让台湾及澎湖列岛、辽东半岛,赔款白银2亿两。根据双方的约定,日本答应尽快释放俘虏。那些被日军关押的清军战俘,这才陆陆续续回到国内。

不过,国内迎接他们的则是各种冷眼和责骂声。由于《马关条约》赔款巨多,窝火的清***和慈禧太后只好把这些战俘当成发泄的对象,不仅惩治了一批战俘,还把其他战俘就地解散,晚上完全遣送回原籍,不仅没有给一分钱的安置费,还断了他们的饭碗。这些战俘回到家乡后,大多数都靠务农终老,也有人落草为寇,下场凄凉。

谢谢邀请!

关于甲午战争中的清军战俘问题,我曾经在2011年6月刊《看历史》杂志发表过一篇专题文章《家国何处,寻找甲午大清战俘》,比较意外的是,前面有位回答者竟然大段抄袭我的这篇文章,在这里首先谴责一下。

接下来要说明的是,这篇文章写作的2011年,因为掌握资料的问题,还有不少缺漏,后来我在2014年安徽“甲午陆战中的淮军”学术讨论会上提交了一篇论文,对战俘问题做过更进一步的分析和探讨。

下面回到正题,来说被日军俘虏并带到日本的清军战俘的情况。

1894年甲午战争爆发后,早在7月25日的丰岛海战中即出现了清军被俘人员的问题(“操江”舰舰员),当时日军***取的处理方法是将战俘运回日本本土关押。随后爆发的平壤之战、辽东战役乃至威海卫之战,又出现大批清军战俘,大都仍然被运到日本本土关押。

总计甲午战争期间,在日本本土关押的清军战俘总数为1004人。

(甲午战争中曾被作为清军患病战俘羁押地的日本大津本长寺。照片拍摄:陈悦)

早在丰岛海战后,首批清军战俘到达日本本土时,日方***取的办法是送入海军镇守府监狱。而后1894年8月23日,日本陆军大臣正式批准战俘处理办法,即在日本的11座城市(实际使用了8座城市的关押点)分别选择一些宗教寺院作为战俘关押点,诸如东京的浅草本愿寺、大津的东本愿寺、松山的大林寺等,对于被俘时受伤的清军则关押于这些城市的陆军预备医院。

在羁押期间,清军战俘并不用服劳役等,也没有军人看押,而是由相关寺庙的僧人看管,定期寺庙还会专门给这些战俘进行讲经布道。至1895年甲午战争结束后,经中日两国谈判,在日本的战俘除病死、逃跑者外,剩余的***6人全部释放,由“丰桥丸”直接从日本送回天津。清军战俘回国后,士兵即被遣散,军官则被处以革职等处分。

众所周知,在近代国际法确立以前,各国的内战以及国际战争中,战俘均由捕获方随意处分。例如俘虏被任意斩杀、承担沉重劳役、或作为领土交换、获取赎金赔偿的对象,总而言之,只要是在战争中成了俘虏,弄的不好就会被任意砍杀处死。

而在当时的日本,对待战俘也是非常残酷无情的。1886年明治***反省国内的“西南战争”中,数以万计生灵涂炭的残酷事实,下诏日本国也要加入欧洲国际红十字会组织,誓约要在战争中保障战俘的基本***,履行文明战争的职责和义务,开始跻身进入欧美人所探索的人道战争。

在甲午战争正式开战后,被日军押往本国内的清军战俘共计有1790人,这其中的大部分俘虏是来自丰岛海战中不战而降的“操江”舰官兵、朝鲜战场上的战俘、金州旅顺战场上的战俘、威海卫战场上的战俘。将大量的外国俘虏押往日本国内看管,这也是日本历史上的第一次尝试,目的就是利用这些战俘来充当日后与清国在谈判桌上的筹码。但对于当时的清廷而言,整个国家都处于风雨飘摇的混乱局面中,对于这些被捕在异国的俘虏,更是无暇顾及。

1894年8月23日,日本陆军大臣公布了战争俘虏处理规则。这些被押运回国内的清国俘虏被分别安放在“内地收容所”和“占地收容所”内,收容所主要分布在日本各地的寺院内,安置的待遇也按照日军军阶的标准,将清军俘虏按等级分居室关押,从军需仓库中调拨给予这些俘虏一定的供给,并允许俘虏与国内家人通信,但信的内容需要经过检查。

在这1790人的俘虏当中,战伤及病患者有326人、重症治愈者有231人、不治死亡者有55人。根据清日两国的《马关条约》第九条(交换两国战俘),这些幸存下来的俘虏,首批于1895年8月18日由日本国派遣运输船“丰桥丸”前往清国直隶省新城,剩下的俘虏又于9月1日在清国盛京省乾线堡第二次交换。总的开讲,这些被日本押回国的清军战俘可以算得上是非常***,大部分幸存下来的俘虏最终是被送回了国内,少部分的俘虏因为种种原因长眠在了异国他乡。

但是相比这些俘虏,其他的清军俘虏就未必有如此好运了。日本人在履行国际公约义务文明施善的同时,也暴露出了日本军队中骨子里透露出来的残忍血腥的一面。

1894年7月25日,丰岛海战中,日联合舰队击沉了一艘满载清军的英籍商船“高升号”,当船体中弹下沉时,清军纷纷落水逃难,日舰非但没及时救助落水者,还向已经失去战斗力的清军射击,机关炮、速射炮。一时之间,鲜血与残枝铺满了海面,一千多名清军官兵也葬身海底,船内供职的四名马来人也遭到相同的命运。

而滥杀***的责任者“浪速”号舰长东乡平八郎,不仅没有怜悯之心反倒以此为荣,日俄战争后荣耀的被奉为日本海军的军神

朝鲜平壤战役中,清军被俘者有513人,朝鲜兵被俘者有14人。部分被关押的清军俘虏图谋越狱,在行动中杀死日军看守,结果被日军镇压以失败而告终。越狱外加杀死日军看守的行为彻底激怒了日军,最终对参与越狱行动的战俘进行严加追究,六十多名俘虏被日军集体砍头处死

相比之下,这些在甲午战争中被日军押回国内的战俘是***的。为了跻身于欧美文明的红十字组织中的日本,对于这些被押回国内的俘虏***取了救助、优待、战后俘虏全员返还、为阵亡俘虏埋葬修理墓碑等政策。

标签: 得胜598

上一个索尼a1

下一个堆栈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