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元八零五年唐宪宗李纯,究竟是如何一步一步平定叛乱,成为晚唐中兴第一人的?
唐朝的藩镇割据、宦官干政和朋党之争这3个原因可以说是唐朝灭亡的原因。藩镇割据是和唐朝迅速的对外扩张分不开的。中唐之后,唐朝国势衰落。安史之乱后藩镇割据愈加严重,部分地区节度使拥兵自重,自成一国,根本不听朝廷的统治。
805年,唐宪宗李纯28岁即位后,决心以法度裁制藩镇。他次年29岁便开始了长达15年对割据的藩镇的一系列战争:
对西川节度副使刘朋开站获胜
同年杨惠琳不肯交出兵权,战败被杀
807年,讨伐镇海节度使李琦
813年魏博节度使田兴归服
813年,对成德节度使王承宗作战
815-817,平定淮西吴元济的叛乱
元和中兴的关键是平定淮西吴元济,淄青节度使李师道为阻碍朝廷出兵,派人刺杀了宰相武元衡,伤及裴度,李纯非但没有被吓倒,而且派裴晋公担任随邓唐蔡诸道节度行营元帅,以西平郡王之子、散骑常侍李愬为先锋,活捉了吴元济。对藩镇有巨大震慑力,促使兵马使刘悟倒戈,平定淄青李师道。田弘正归顺朝廷。李党作出了极大贡献。在会昌时代,李德裕再次使***中兴。太监是一种破坏力量,依附太监的牛党,为害天下,使两次中兴数度毁于一旦。
唐宪宗李纯是唐顺宗的儿子,唐宪宗的妻子是***战神郭子仪的孙女,两人的儿子就是唐穆宗。李纯刚刚即位,西川节度使刘辟叛乱。李纯派中央神策军将其斩杀,竖立天子之威。九年后淮西节度使吴元济举兵叛乱,李纯命亲赴前线指挥随邓节度使李愬将其斩杀。李纯又派宣武、魏博、义成、武宁、横海诸镇讨伐暗中支持吴元济的淄青节度使李师道,李师道被杀。李纯以宣武节度使韩弘、魏博节度使田弘,讨伐李师道有功,将其调往中央任职,派人接替其节度使职位。至此不服从中央的六大藩镇全部消亡瓦解。
唐宪宗在位不到十五年,削平安史之乱以来的藩镇割据局面,再兴唐朝,为唐朝中后期第一英主,他的成功既有自身决心、能力的原因,也有很多机缘所致。
一、唐宪宗李纯接受其父顺宗内禅而继位,他继位不久后即发生了西蜀和夏绥的叛乱,宪宗迅速扫平之
李纯的爷爷唐德宗在位时间很长,等他父亲顺宗继位时,顺宗已经重病,因为顺宗想推动较深层面的革新,被宦官们逼着退位,李纯得以登上皇位。后来顺宗死得不太明白,其葬礼的安排也蹊跷,因此有人怀疑李纯有弑父嫌疑。
李纯继位不久后,改元元和,就在当年,因为西蜀(今四川一带)的节度使韦皋身死,其手下大将刘辟发动叛乱,想模仿河北三镇搞半独立,于是李纯让禁军大将高崇文带兵平乱。这时候,夏绥留后(在今天陕西北部及与内蒙交界一带,留后相当于暂时代理节度使)杨惠琳也拒绝朝廷派出的节度使接替他,发动叛乱,李纯命令讨伐他。不久后,杨惠琳被帐下所杀,刘辟被高崇文攻灭,两场叛乱被迅速平定。
这是唐宪宗继位后小试牛刀。
二、唐宪宗长期与河北、山东诸藩镇的较量,才是其斗争的重点,宪宗曾屡次遭到挫折
河北三镇,为幽州、成德、魏博三镇,后来分裂,实际上不止这三镇,但在安史之乱后都长期自行其命,相当于独立小王国。除此之外,占领如今山东全境乃至江苏北部、河南一部分的平卢镇则更为强大。
宪宗的主要对手,是成德镇的王承宗和平卢镇的李师道,这两个节度使都是自行继位的,都是宪宗不想任命的。宪宗的***在于,那个时候,河北三镇没有抱成团,最初,幽州的节度使刘济是支持朝廷的,还帮朝廷进攻王承宗。后来,魏博镇也发生了内乱,被新推出的节度使田弘正也开始效忠朝廷,这才给了宪宗平定河北的机会。
然而,宪宗派出宦官吐突承璀为统帅,攻击王承宗,却遭遇了失败。因为昭义节度使(今山西东南一带)卢从史在后头作怪,派人计擒之,先消除了这个梗。但对王承宗的作战却失败了。
唐宪宗李纯应该算是安史之乱后唯一让朝廷有了掌控天下的可能的一位皇帝,至少在表面看来,许久未决的河朔三镇都臣服于朝廷了。但宪宗统治时间并不长,统共也不过15年,却和唐玄宗李隆基一样虎头蛇尾,善始未善终,而且到了他儿子那里,他的那些政绩基本就给糟蹋没了。
唐宪宗李纯是唐德宗李适的长孙、唐顺宗李诵的长子,关于李纯的童年,在《旧唐书》中记载了一个比较有意思的故事,说是在李纯六七岁的时候,唐德宗抱着李纯玩,问他:“你是谁的孩子,为何在我怀中?”李纯脱口而出:“我是第三天子。”
实际上,唐宪宗的“元和中兴”接的应该算是德宗之治。中间的唐顺宗只做了还不到七个月的皇帝就被宦官们逼下了台,而期间的“永贞革新”也没有翻出什么风浪。
唐德宗继位的前期也是致力于削藩,但是因为太过强势遇到挫折后开始姑息,而其定下的“两税法”以及后期的贪财却给唐宪宗留下了一个充裕的国库。这就保证了宪宗一朝对藩镇的数次讨伐,要知道,那个时候讨伐藩镇,兵力为神策军以及其他的藩镇,无论是谁,钱财都是少不了的,藩镇的兵力可以食出界粮。但是即便如此要解决藩镇问题也不是那么容易的,否则藩镇问题就不会困扰***一百五十年了。
唐宪宗李纯继位于805年的八月,实际上早在七月份,军政大权就已经被交到了他手中,他的父亲是一位身体虚弱又有远大理想的人,但正是因为如此,他才被宦官所废黜,而代之以唐宪宗。唐宪宗继位之初自然所面对的第一个大难题就是藩镇问题,即如何让自治的藩镇重新归于中央,使中央能控制帝国内的每一寸土地,这是***中后期每一位皇帝最迫切的梦想。
806年,李纯先是解决了西川节度使刘辟之乱,这应该算是多年以来中央对地方的一次重大的胜利,但这远远不足以震慑河朔三镇。但他之后与淄青节度使李师道的谈判似乎取得了一些政治上的作用,即让其他的节度使们知道了***天子对于解决藩镇问题的执着,而他们开始渐渐的都开始***入朝,不听召令的浙西观察使李琦就被唐宪宗下令撤职,而且很快李琦就被部下所杀。
在动武的同时,唐宪宗还注意改革财政,重新分配地方的财政税收,试图弱化藩镇的地位,这在一定程度上确实有了积极的影响。
随后,东北的那几个强大藩镇问题不可避免的就被提上了日程。但最开始进行的相当不顺利,唐宪宗在和成德节度使王承宗的谈判中并没有居于上风,于是在809年,唐宪宗决定对成德用兵,地方上的军队各有各的利益牵扯,很难真正出力,而且国库这个时候居然跟不上了。唐宪宗被迫在第二年撤军,等于是直接败给了成德。
不过几年后,魏博节度使的去世再次给了唐宪宗机会,魏博内乱之后,田弘正被推举为节度使,为了让朝廷承认他,他决定让魏博听命于中央。我们不去管这种听命是怎样的一样形式,至少魏博是和朝廷站在了一起,朝廷打谁,魏博就派兵打谁。
魏博的效忠在很大程度上让朝廷的威信提升了很多,而到了814年,唐宪宗准备对湘西用兵。这引起了东北几个大藩镇的恐慌。淄青节度使李师道甚至不惜暗杀主张用兵的宰相武元衡和其副手裴度。但这并没有阻止的了唐宪宗的决心,战争从815年初一直打到817年秋天,以湘西被分割而告终。
而之后,唐宪宗又将成德和淄青纳入帝国的政治版图中来,这个时候的唐廷应该算是安史之乱后威信最强悍的时候,至少表面上看来,几乎所有的藩镇都归附了中央。
但距离真正解决藩镇问题还有一段距离,只是唐宪宗明显已经走不动了,执政后期的他不可避免的也开始昏庸,并服食长生不老药,于820年去世,时年43岁。
因和儿子同时在春节期间感冒发烧,四天没有更文,今天这篇也是仓促完成,还希望大家不要见怪!
标签: 中兴u8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