u790 中兴

ysladmin 6 0

唐朝诗人“三李”除了李白李商隐,还有谁,生平与代表作是什么?

唐朝“三李”除了李白,李商隐,应该就是“诗鬼”之称的李贺了。

李贺有很多经典的作品,最著名的莫过于《雁门太守行》。他的想象力极为丰富,也充满着积极向上的心态。但是很可悲的是,这个人的一生非常短暂,寿命只有27岁。

而且在这短暂的生命当中他的,人生经历也备受挫折。虽然出自唐代皇室宗亲,但是血脉已经相当偏远,再加上因为自己父亲名字和皇帝名字同音的缘故,没有办法参加科举考试,内心十分孤苦,所以写下了很多的风格比较孤苦的诗篇。

u790 中兴-第1张图片-模头数码科技网
(图片来源网络,侵删)

在后人所辑录的唐诗300首当中,李贺没有任何一篇作品入选。哪怕是他写出了“黑云压城城欲摧”、“天若有情天亦老”等备受好评的传世名句,却也很遗憾没有得到唐诗300首编著者的青睐。

我们来看一下他流传最广的两首古诗:“黑云压城城欲摧 ,甲光向日金鳞开 。角声满天秋色里,塞上燕脂凝夜紫。半卷红旗临易水,霜重鼓寒声不起。报君黄金台上意,提携玉龙为君死 !”

这首古诗的题目是《雁门太守行》,是李贺最具代表性的唐诗作品。在这首诗歌当中,体现了李贺瑰丽的想象力,表达出了他积极向上的姿态。尤其是“报君黄金台上意,提携玉龙为君死”,堪与“黄沙百战穿金甲,不破楼兰终不还”有异曲同工之妙。

u790 中兴-第2张图片-模头数码科技网
(图片来源网络,侵删)

“大漠沙如雪,燕山月似钩。何当金络脑,快走踏清秋”

这首古诗的题目是《马诗二十三首·其五》,是李贺所创作的组诗中的一首有代表性的作品。这首古诗最亮眼的那是前两句,“大漠沙如雪,燕山月似钩”,广阔的原野,沙白如雪,燕山新月初上,弯如金钩,如此壮丽的景象,在作者的这首诗歌当中得到最完美的展现。

而诗歌所描述的场景,就是英雄们大展身手的场景。李贺的心中充满着积极向上的态度,充满着建功立业的热情,所有这些汇聚到他的心中,再加上才华的打磨,才呈现出他诗歌所独有的瑰丽色彩。

u790 中兴-第3张图片-模头数码科技网
(图片来源网络,侵删)

李贺(790—816年),字长吉,今河南省宜阳县人。唐朝中期浪漫主义诗人,与诗仙李白、李商隐并称“唐代三李”。

李贺仕途不顺,大多作品都是慨叹生不逢时、内心苦闷,抒发对理想抱负的追求。其诗作想象力极为丰富,引用神话传说,托古寓今,后人誉之为“诗鬼”。27岁英年早逝。

李贺是继屈原、李白之后,中国文学史上又一位颇享盛誉的浪漫主义诗人,有“太白仙才,长吉鬼才”之说,留下了“黑云压城城欲摧”、“雄鸡一声天下白”、“天若有情天亦老”等千古佳句。

唐代诗人被称为"三李"的,除了李白、李商隐,另外一位便是诗人李贺。为什么此三人能够被称为"三李"?(因为同时代的诗人中姓李的还有李颀、李益、李绅及李璟、李煜等。注①)

因为李白、李贺、李商隐此三位的诗作皆以积极浪漫主义为其特征,想象丰富,构思精巧,语言熔炼,且各有所长,并均为唐代诗坛的代表作家,均对后世有较为突出的影响。

李贺(790~816) 字长吉。河南福昌(今河南宜阳西)人。唐代诗人。唐朝皇室远支。早年丧父,家境困顿。且因其父名字与皇帝名字同音(名字为"晋肃"),为避讳,被迫不得应进士试,可谓是耽误一生,亦是其抑郁去世的主要原因了。

李贺开创了"长吉体"诗歌,有"诗鬼"之称,可谓是在唐代诗坛上另辟蹊径,别树一帜了。他年少时既有诗名,据说,他的诗《高轩过》乃是其七岁时所作,颇为韩愈、皇甫湜所赏识。其诗如下:

《高 轩 过 》

唐 李 贺

因韩员外愈、皇甫侍御湜见过,因而命作。

"华裾织翠青如葱,

金环压辔摇玲珑。

马蹄隐耳声隆隆,

唐朝诗人“三李”除了李白李商隐还有李贺,他们的生平与代表作分别是:

1.李白(701——762),字太白,号青莲居士,祖籍陇西成纪(今甘肃天水县附近),出生于碎叶,五岁时迁居绵州彰明县(今四川江油县),是屈原以后我国文学史上最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他的诗歌,常以夸张的手法和生动的比喻来抒发热烈奔放的思想感情。他又善于学习民歌,运用丰富的想象,把人们引进奇幻的神话世界,以此来表现他对理想境界的追求。他的语言艺术,古人说是“清水出芙蓉,天然去雕饰”,清新明朗,流转自然,极富个性特征。

李白的生活经历可以分为以下几个时期:

(1)蜀中时期(二十五岁以前)。

(2)第一次漫游(二十六岁—四十二岁)。二十五岁即“仗剑去国,辞亲远游”,足迹所到遍及东南。

(3)长安时期(四十二岁—四十四岁)。四十二岁时,被玄宗征召入京,供奉翰林。玄宗所重,只在李白的诗才,政治上并不重视他。李白“愿为辅弼”的志愿不能实现,也不甘心充当“倡优同畜”的侍臣,又受到同僚的谗毁,在长安不到二年,便被“赐金放还”。这一时期的遭遇使李白看到了统治集团的腐朽,写了不少抨击现实的诗作。

(4)第二次漫游(四十四岁—五十五岁)。李白于四十四岁离开长安,先后游历了今山东、山西、河南、河北、湖南、湖北、江苏、浙江、安徽等地。

“唐朝诗人三李”除了李白、李商隐,还有李贺。

***最喜欢诗人中就包括“唐朝诗人三李”,即李白、李贺、李商隐。

李白是诗仙,李贺是诗鬼,二人都是浪漫主义风格诗人。

李贺,字长吉,公元790——公元816, 河南宜阳人,字长吉, 唐朝中期著名的浪漫主义诗人,与诗仙李白、李商隐称为“唐代三李”, 27岁英年早逝,著有《昌谷集》,后世称李昌谷。李贺的作品想象力极为丰富,有很多经典的作品。

李贺心态阳光,积极向上,充满着浪漫主义,诗中穿插神话传说,托古寓今,寓意十分深刻。李贺最著名的作品是《雁门太守行》。***《人民***解放南京》中引用的“天若有情天亦老”,就是李贺这首《青铜仙人辞汉歌》中的诗句。

“云母屏风烛影深,长河渐落晓星沉。嫦娥应悔偷灵药,碧海青天夜夜心。"

李贺这首优美又有深刻寓意的《嫦娥》广为流传,就是李贺浪漫主义风格最杰出的代表作。

但李贺人生经历坎坷备受挫折,深受封建社***害,不能参加科举考试,心情孤苦情绪波动,李贺也写下了一些借古讽今、隐射抨击反映揭露现实、抒发怀才不遇悲愤之情的作品。

李白字太白,号青莲居士,又号“谪仙人”,是唐代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被后人誉为“诗仙”,与杜甫并称为“李杜”,李白代表作中最有名诗是《望庐山瀑布》、《早发白帝城》、《蜀道难》、《将进酒》等。

李商隐字义山,号玉溪(溪)生,又号樊南生,约公元813年——858年),原籍怀州河内(今河南沁阳)。他是唐代后期最杰出的诗人,李商隐与李贺、李白合称“唐代三李” ,又与杜牧合称“小李杜”。 李商隐流传下来的诗歌共594首。

梁山四大都头:武松朱仝雷横李云,他们四人的结局如何?

梁山上一百零八好汉聚义,誓同生死。但他们在被逼上梁山之前的出身却各不相同,有的是官僚、有的是地主、有的甚至是土匪强盗,而军人出身的也就那几个,大将有关胜、呼延灼、林冲、秦明、董平等。

而比将军等级低的都头也不多,梁山中就有四大都头,即武松、朱仝、雷横、李云四人,他们四人的结局如何?

武松

武艺最高的自然是武松,武松是清河县人,是施耐庵着墨较多的英雄人物。武松快意恩仇,是个恩怨必报的好汉。早期因误伤了人命,被小旋风柴进收留,期间又与宋江相遇,宋江十分看好武松,认为是不可多得的好汉,于是与武松结为兄弟。后来得知武松所杀之人,只是被打昏迷,于是武松没人命官司了。武松便想回家看望哥哥,也就是卖炊饼的武大郎。武松与柴进、宋江等告辞后,往清河县而去。

武松在回清河县的路上,见酒家“三碗不过冈”,连喝十八碗酒,在景阳冈乘醉打死猛虎。下山时巧遇猎户,一同来到阳谷县县衙,将赏银全给了众位猎户。知县爱其忠厚仁德,任命他为都头。这也就是称武松为“武都头”的来历。

后面武松与武大郎相遇,好不欢喜。但好景不长,武大郎被潘金莲毒杀,武松气急败坏,杀了潘金莲与西门庆,被判刺配孟州。

谁知因小官营金眼彪施恩的缘故,武松一连“醉打蒋门神,大闹飞云浦,血溅鸳鸯楼”。武松可谓武艺高强,从无对手。尤其能打败善于相扑的蒋门神,在飞云浦反杀众多刺客,真不简单。要知道那时的武松可是有伤在身,全身又有刑具。就冲这些遭遇,武艺就可以稳做四大都头之首。

在梁山聚义的时候,天伤星行者武松被任命为步兵头领。此后梁山受招安后, 武松参与了平定辽国、田虎、王庆、方腊的全过程。攻打方腊的苏州时,武松砍死三大王方貌。在追赶邓元觉时,武松又一刀砍死杭州24将之一的贝应夔。

武松由于有空手打死老虎的战绩,所以是四人中武艺最强的,而且最终的结局也是比较好的,出家后被封为清忠祖师,享年八十岁得以善终。

朱仝

其实将这四个人并称什么“四大都头”多少有奇怪,不过这与题目无关,不重要。

四人中两人善终,两人战死,下面我们就来简单介绍一下这所谓的“四大都头”。

武松是全书单人篇幅最长的一个人物,与他相关的人物武大郎、潘金莲、西门庆等人知名度都很高,“武松打虎”“醉打蒋门神”“血溅鸳鸯楼”等桥段也可谓家喻户晓。

武松与其他人不同,相对于一个沙场战将,他更像一个江湖豪侠,性格上快意恩仇,武艺上也独具一格,他斗将的战绩很少,却无人敢因此对其小觑,凡是提到武松,皆称其有“万夫不当之勇”。

征讨方腊时,武松在乱军中被“飞天灵师”包道乙用妖法斩断一臂。方腊平定后,武松向宋江请辞,留在杭州六和寺出家,同时照顾患了风瘫的豹子头林冲。

从此,武松常伴青灯古佛,心如止水,寿至八十,善终。

值得一提的是,原著并没有“武松单臂擒方腊”这样的桥段,生擒方腊的是***鲁智深。而历史上生擒方腊的是后来的抗金名帅,中兴四将之一,不过当时还是无名小卒的韩世忠(说法不统一)。

朱仝很容易被忽视,甚至有人质疑他座次太过靠前,其实单论人品和性格,朱仝认第二,整个梁山无人敢认第一。

都头,相当于现在的连长,是唐中期藩镇和禁军中领兵的官称。到了宋朝之后,都头属于低级军官,职位低于指挥使,每个都的编制为一百人。

但是,在水浒中,都头的地位变得很低。都头的军事职能逐渐降低到县村这一级别,在县里,负责抓捕罪犯的衙役,他们都可以被称作为“都头”。

在水浒梁山中,也有四大都头,他们分别是武松、朱仝、雷横,以及李云。那么,这四位都头的结局又是如何呢?

武松,在家里排行老二,所以也叫“武二郎”,他有一位大哥,名叫武大郎。武松身长八尺,仪表堂堂,在其年轻时候,因“打死”了人而投奔沧州,到柴进府中避祸一年有余。

有一次,宋江因杀死阎婆惜而害怕吃官司,便连夜逃到柴进府中。因为宋江呼保义及时雨的名声,柴进对他也较为恩重。当时,武松正在睡觉,宋江不慎把炭火掀在武松的身上。突如其来的炭火,把武松烫的火气,一个鲤鱼打挺,武松就要出手打向宋江。幸好柴进及时止住,并且道出宋江的姓名,武松才放过宋江。

而后,在两人的交谈中,武松也得知自己当时并没有***,而是把那人打晕而已。看到自己没有背上人命,武松便向柴进请辞,想回家寻兄。在这期间,宋江看到武松仪表堂堂,便起了结拜之心。

和宋江结为兄弟,并辞别柴进后,武松便往清河县赶。在路过景阳岗的时候,因打死了猛虎而被知县看重,而后被任命为都头。但可惜的是,因为武大郎被杀一事,武松为兄长报仇而落草二龙山,最后又上了梁山,成为梁山头领之一。

而后,在梁山首领宋江的带领下,武松跟随宋江南征北战。不久,宋江接受宋朝廷的招安,先后攻打辽国和方腊。在征讨方腊的时候,武松不幸被包道乙暗算而失去一臂。正因为如此,武松拒绝了和宋江等人班师回京,而是留在六和寺出家,被封为清忠祖师,得以享年八十而善终。

朱仝出身富户,身长八尺四五,有一部虎须髯长一尺五寸,因面如重枣,而被称之为美髯公。因为仗义疏财,又武艺超群,被任命为巡捕马兵都头。

在晁盖和吴用劫生辰纲,以及宋江杀死阎婆惜等事情中,正是因为朱仝从中相助,晁盖和宋江等人才幸免于难。后来,朱仝得沧州知府赏识,被留在沧州带小衙内。梁山的吴用等人得知朱仝在沧州后,便用计杀死小衙内,逼得朱仝上梁山。

元和年间?

元和

唐宪宗年号

元和(806年 - 820年)是唐宪宗李纯的年号,在位期间唐朝出现短暂的统一,史称“元和中兴”。

基本信息

中文名 元和

朝代 唐朝

所属君主 唐宪宗李纯

开始时间

806年

结束时间

元和元年(806)正月一日,宪宗帅群臣诣兴庄宫上太上皇尊号,次日赦天下,改元元和。   唐宪宗李纯(778年―820年),初名李淳。唐朝中期皇帝,唐德宗李适之孙、唐顺宗李诵长子。贞元四年(788年),封广陵郡王。贞元二十一年(805年),立为太子,改名李纯。同年八月即位。   李纯即位后,励精图治,重用贤良,改革弊政。李纯在位时,勤勉政事,力图中兴,从而取得元和削藩的巨大成果,使藩镇势力暂时有所削弱,重振中央***的威望,史称“元和中兴”。元和十五年(820年),为宦官陈***(一作弘庆)等谋杀。享年四十三岁,在位十五年,谥号昭文章武大圣至神孝皇帝,庙号宪宗,葬景陵。

万历援朝战争,为什么平壤战役一打响,褪去朝鲜装束露出明甲的明军能让日军吓破胆?

万历时期的援朝战争,被称为“万历三大征”之一。是明朝的属国朝鲜遭受日本侵略后向宗主国求救的一场战争,战争成功击溃了日军,使得日军三百多年不敢窥视中原。

日军统帅丰臣秀吉此时刚刚统一日本,志得意满,自认为天下无敌,就想开始海外扩张,他的第一个目标就是临近的朝鲜(话说每次日本对外扩张朝鲜都是第一个躺枪)。朝鲜丢城失地,狼狈不堪,于是急忙向大明求救。

明朝出于保护小弟的目的,以及痛恨倭寇的心情出兵援助朝鲜。战争一开始极为不顺,明朝仅仅派了李如松3000人出兵,结果很难与日本的十万大军抗衡,紧接着大明不断向朝鲜增兵,总共累计出动了四万兵马。

当明军扮成朝鲜军队到达平壤城下脱下军装亮出明军铠甲的时候,日军惊呆了。其一,他们没想到明朝动了真格,也自知全面战争不是明朝的对手。其二明***器先进,武士道精神在火器面前只能无谓中枪。其三,明朝平定东南倭寇不久,戚家军主力尚在,日军闻“戚”胆寒。其四,中国人当时高大威猛,日军个头矮小,单兵作战不占任何优势。

经过平壤城下的攻坚围剿,日军被斩首一千多人,日军主将狼狈撤出平壤,节节败退,明军一路收复失地,最终将日军彻底赶出了朝鲜。

经过此次战争,朝鲜对大明的崇拜可谓到达了极致,即使后来大明灭亡,朝鲜仍以大明传人自居,崇祯年号一直使用到清末就足以证明。

我是亮仔,欢迎大家讨论留言,如果认为我说得还有些道理,烦请动动小手,点波关注不迷路。

这个说法有点意淫,日军可能吓一跳,但不可以吓破胆。而且明朝援朝抗倭战争打得并不顺利,但结局完满。

先头部队是由辽东副总兵祖承训率领的五千精兵,都是东北汉子,个个长得高大孔武,骑着高头大马,突然出现在平均身高一米五几的小日本身边,那肯定会吓一跳,这是好事,也是坏事,好的是长了明军的士气,坏的是增长了明军傲气。

祖承训去之前就没把小倭寇放在眼里,认为小个子拿把破鸟铳成不了大事,明朝天兵一到,吓也吓个半死,一定会杀他个片甲不留。

祖承训得到情报,平壤日本守军大都调往京城,平壤城空虚,觉得机不可失,认为倭寇小脑袋没有什么计谋,于是想都没想率军冲向平壤城,很轻易地攻破城门,杀入城中,与日军展开巷战。明军先头部队以骑兵为主,如果在开阔地打仗日军不是对手,但是打起巷战明军施展不开,吃大亏了,战马跑不起来,日军打的是麻雀战,不与明军正面接触,而是利用城中的建筑物作为掩护,居高临下向明军放冷枪冷箭,明枪易躲暗箭难防,5000明军精锐被700多日军打得摸不着北。

首战失利后,明将李如松率4万多大军亲征朝鲜,双方再次在平壤展开攻防战。当年火器已经相当发达,日军用的是鸟枪,射程远,在明朝算是现代化武器了。但明军有攻城利器大炮,威力无比。

日军抵挡不住明、朝联军猛烈进攻,平壤城被攻克。日军败逃朝鲜都城。

标签: u790 中兴

上一个电纸书

下一个华为 p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