富士康超狐

ysladmin 8 0

中国企业该从华为身上学什么?

好问题。网上对华为无论粉还是黑,更多都是情绪的表达,所以我想从我的经历客观地聊聊从华为身上学什么。我所在单位大约在04年开始引入华为系(有些是华为离职创业)咨询培训项目,十几年下来对单位发生了脱胎换骨的变化,同事们“言必称华为”,单位也成为国内某领域的单项冠军。

2018年美国制裁中兴,中兴陷入停摆,我不太赞成许多网友冷嘲热讽。说句扎心的话:中国大多数企业连被制裁的资格都没有。中兴威胁了美国才会被制裁,从另外一个角度看,中兴的牺牲为华为也为中国争取了近一年的宝贵时间,这一年时间华为紧急储备了1~2年的进口物料,国家也做了更充分的准备。

2019年美国终于对华为动手,不过到目前为止对华为的影响有限,说到底就是华为做到了自主可控,甚至生产出了0美国器件的5G基站。早在2013年任正非接受***访时回答为什么要做芯片和操作系统时,就提到美国有一天可能不授权安卓系统、不卖芯片,所以需要提前研发,而且就算研发好了也继续向美国***购。华为很早就提出AB配套、second source的概念,要求大多数原材料需要有第二、甚至是第三供应商。这里有个小故事:

富士康超狐-第1张图片-模头数码科技网
(图片来源网络,侵删)

在本世纪初几年,华为的产品质量也很差,比如某交换机遇上雷暴天气就报销(大龄网友可能有印象上世纪90年代要给冰箱配个保护器防止冰箱被雷击打坏),一度差点让华为倒闭。之后任总痛下决心,投入几十亿预算从全球顶尖公司聘请电子可靠性专家进行咨询,最终建立了一整套美式产品可靠性体系。

在此之前我国电子行业受前苏联影响,电子可靠性设计主要依赖冗余设计、应力筛选等方法,所谓冗余设计就是在系统中同一功能设计两套电路,一个故障时另一个仍然可以继续工作。所谓应力筛选是给一整批器件施加高温、高压等应力,筛选出最强壮的器件。苏式套路适合于航空航天、大型装备制造等领域,但在对成本十分敏感的民用领域显然不管用。

华为学习的美式套路强调物料选型、可靠性设计、失效分析、中试管理。举个例子:

富士康超狐-第2张图片-模头数码科技网
(图片来源网络,侵删)

目前在电子行业,“华为供应商”已经成了金字招牌,通过华为认证的供应商几乎成了质量的保证。华为在建立自身供应链的过程中也为我国打造了堪称全球最优秀的电子供应链企业群(PS:目前中国最优秀的电子元件企业多半是华为辅导过或者华为离职创业员工创建的)

华为是为数不多的在对外知识产权公诉中基本不吃亏的中国企业,也是少数能收美帝专利费的企业。再讲个华为专利诉讼的小故事:

还有个段子,某同行遇到华为工程师嘲讽到:你们怎么申请那么多垃圾专利。华为工程师沉默了一阵说:请不要侮辱垃圾。这个段子反映了华为在专利申请上的蛮劲(玩笑话叫:什么垃圾都拿来申请专利),就是这股蛮劲才让华为在知识产业领域无懈可击。

富士康超狐-第3张图片-模头数码科技网
(图片来源网络,侵删)

说心里话,应该学公关。如何把企业树立成一面强国强民的旗帜。一个科技强国的招牌,别问结果如何。只要旗帜树立起来就不能倒,倒了有损国人信心。然后可以无休止的获得大量的贷款。无穷无尽。

在当今的商业世界,人们普遍认为,如果你的企业仍然在当地和区域市场运营,那么你还不如不存在。走向全球对于大多数公司来说是一个普遍的信仰,随着先进技术使用的增加,这个信仰只会得到更多的追随者。尽管在国际上扩展业务可能是一个艰巨的挑战,但大多数商人都认为收益大于弊端。

对于许多中国公司来说,国际扩张一直没有提上日程。实际上,鉴于其14亿人口,中国市场是所有公司(包括总部位于中国的公司)中最大的。对于许多中国公司,认为走向国际没有必要,华为则不同。

华为让人们走向世界

华为将其全球化抱负视为事在人为。华为在全球拥有18万多名员工,为超过30亿客户提供服务(不包括美国市场)。华为一直是一个私有企业,主要由其员工拥有(约98.6%)。 作为一家员工持股的公司,对其创始人任正非和任何一位华为高管而言,在做出重大商业决策时最为重要。

此外,华为被认为是一家致力于创造一种中西融合的工作文化的公司,在这种文化中,员工享有高度的全球意识。华为把员工视为其最大的资产,并将其与跨文化敏感性相结合。

华为并不满足于在只有中国人的市场。相反,公司致力于达到尽可能高的质量水平,因为其标准是全球性的。 例如,公司支持和监督员工到国外工作。 与大多数中国公司不同的是,华为的产品通常具有较高的全球标准,如安全、健康、语言、海关文书工作、法律法规、当地习俗和礼仪。

创始人的理念

任正非的一个基本信念是,如果一家公司想走向全球,他们需要确保他们的员工以全球化的思维方式思考。任正非喜欢用历史***来说明自己的想法,他曾经说过: “今天的领导人是消防员,他们没有历史感。 因此,他们更容易重复过去的错误。”

任正非回忆起90年代后半期,当华为走出中国来到俄罗斯: “俄罗斯很棒,没有回头路可走,莫斯科就在我们身后。” 他借用了瓦西里 · 克洛奇科夫的话,苏联红军的一名军官。 1941年,在与德国人作战以保护莫斯科市时,克洛奇科夫及其团团愿意牺牲生命,因为他们相信自己的所作所为。这是时间的呼唤。同样,一旦华为决定走向全球,就没有回头路可以走。

华为的特点和其宗旨是通过沟通与人们建立联系,从而为客户提供服务。任正非指出:“我们需要全体员工***取行动。” 只有一个明确的价值主张:为我们的客户服务。通过通信联系人们的梦想跨越了整个世界,因此,华为认为自己拥有一个全球性的身份。任正非说: “我们必须站在全球化的最前沿,而不是像‘空军指挥官’遥控指挥。 我们必须脚踏实地。 我们的高级经理和专家必须走到最前线,全身心地投入到从铅到金的整个过程中。”如果你从未见过这个世界,又怎么可能拥有世界观?从1996年正式实施国际化行动至今的20多年以来,华为在海外市场拓展比较成功,这主要原因是,从一开始,华为就坚持在正确的方向上做事,以终为始“照猫画虎”,完全遵循国际规则与惯例行事,同时,从积极融入和运用规则,再到创建或改变规则,当某些方面规则缺失或者明显不合理的时候,善于抓住个案的机会进行创造。这都是中国企业可以从华为身上学的!

说实话,什么也学不到。

第一,和华为同行业的被华为压的都快喘不过气来了,当年和华为比肩的手机厂商还剩几个?时间窗口就那么短,错过了就是错过了。

第二,华为的成功,某种程度上具有不可***性。没有任正非就没有华为,联想本来有机会和华为一样,但柳传志不是任正非。

第三,每个行业都有自身的行业特性,想学也没的学。

第四,中国的企业的所有制多种多样,华为的很多做法,很多企业从根本上就做不到。

华为的唯一性还有很多,大而化之怎么说都可以,但是落不了地,就都是纸上谈兵。

中国企业应该像华为学习底层基础领域的研究和自强不息及绝地反击的精神!

美国不会制裁阿里,不会制裁腾讯就是因为他们都用在美国底层设计之上的应用,美国有控制权。而华为是在布局底层设计,严重侵害到了美国霸主地位,这才引来了美国的穷追猛打!

面对美国的制裁,华为没有妥协,而是在加紧布局各方面的基础研究,系统方面有鸿蒙,芯片方面有海思,备胎转正应对美国制裁的冲击。居安思危,拿来主义永远不能长久,这是所有企业在华为***上需要学习的!

当然芯片半导体不是一朝一夕的事,从芯片设计,晶圆,材料,制造设备等都是技术难题,国内厂商正在迎头赶上。

面对制裁,华为人有些自强不息的精神。轮值领导郭平回应,华为早以皮糙肉厚!心声社区也表示没有伤痕累累哪来的皮糙肉厚,英雄自古多磨难。华为已经做好了绝地反击的准备!

华为应对美国制裁的处理方式也许会载入史册,值得所有企业参考!


标签: 富士康超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