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ASA的Ⅹ-29A技术验证战机对Ⅹ-31A技术验证战机谁胜谁负?
你以为NASA现在还在研究腹进气和侧进气吗!错了,他们是在研究变循环发动机进气方案。他们原来以为:变循环发动机对进气压力变化极其敏感,应该独立安装在机翼上,而不是贴在机身上,但是如此设计限制了飞行速度增加了重量,不利于3马赫以上的设计。看到我们中国新一代背式进气变循环发动机的战斗轰炸机设计,他们慌了,过去他们研究过背进气,但是没有研究过腹进气和两侧进气……
制造X-29A的目的是为了验证前掠翼技术;而X-31A是为了验证飞机的大迎角机动性,以及在矢量喷管的作用下战斗机的短距起降能力。从美军随后的战斗机开发上来看,无疑是X-31A是胜利的。因为其验证的技术都在下一代战斗机上应用了。
X-29A安装了一台F404涡扇发动机,其为了验证前掠翼技术,使用了钛合金和铝合金制造出前掠翼。在飞行实验中,其机翼成功的克服了扭曲,变形,且机翼的强度极高。只是前掠翼有诸多的缺陷,以至于现役的战斗机没有使用前掠翼技术的。所以说,X-29A所验证的技术没有被应用,也算失败了吧。
X-31A的机动性则十分强悍,在鸭翼和推力矢量发动机的作用下。在与低空机动性极其优异的F18相比都稳站上风,这就可以看出来,X-31A的机动性究竟有多么好。不用怀疑,X-31A的机动性也要比F22好。X-31A能做出许多其他机型无法完成的动作。在迎角70°飞行时,可以完成150°的筋斗,这远比苏-27强的多。事实上,歼10B矢量验证机,和X-31A几乎一模一样,都是矢量推力发动机+鸭翼。所以说,歼10B的机动性也不会差。但是不会超过X-31A技术验证机,毕竟一个是战斗机,一个是验证机,歼10B加上航电和武器的重量重量要比X-31A高的多。
除了超机动性之外,X-31A还验证了短距起降技术,这也为后续F35C的出现打下了基础。因为具有矢量喷管的发动机,在起飞或者降落时,可以通过控制喷口的姿态,以获得所需要的方向上的推力分量。
从X-29A和X-31A所验证的技术实际应用中来看,明显是X-31A更胜一筹。
Advanced.Technologicnl.Demonstraor/技术验证机。
技术验证机、是为验证各单项技术的相容性、综合技术方案的可行性、通过技术验证才能够将最新技术移植到新型号产品的实际应用上、减少新型号产品的研发风险以及达到技术储备目的!
美国的“X-29A”与“X-31”技术验证机是美国两型为论证不同技术的技术验证机,不存在谁胜、谁败之说!
(美国在不同时期验证过的不同型号的〔技术验证机型〕其目的是获取不同技术验证和技术储备)
(技术验证机/X-29三面图资料)
X-29A是美国〔格鲁门〕
公司1984年研制的一型技术论证/验证机。
该“技术验证机”的研制是为了论证“前鸭翼”和“前掠机翼”技术而进行的技术论证项目。
(X-29/技术验证机)
格鲁门公司为了减少研制费用、利用了“F-5”战斗机的前机身和“F-16”战斗机的现成配件整合在一起、从新设计了“前鸭翼”和“前掠机翼”配置一台“F400-GE-400”涡扇发动机论证了“前鸭翼”和“前掠机翼”技术参数达到了技术储备的试验目的!
(X-29验证机空中飞行姿态)
(美国与德国联合研制的技术验证机/X-31验证机项目)
X-31验证机是美国与德国的技术论证项目。
(美/德两国X-31B“矢量发动机”技术试验试飞)
该型号飞机是其论证的目的是“增强机动性战斗机”技术基础验证、为使新一代战斗机具备“过失机动飞行”和“控制系统技术”验证、双方通过X-31验证机达到了论证目的和技术储备。
(X-31B矢量发动机验证尾喷口特写)
美国和德国通过X-31还进行了“短距离起降技术验证”,通过X-31B验证机进行“矢量发动机”技术验证试飞。
验证机,就是最新技术为新型号产品做试验的“开路先锋”……
谢邀,毫无疑问 !X-31啊!
看图:
这是一架X-29,再看下面的图片:
这是一架F-5A战机,没错X-29就是在F-5A的基础上改装的,改装的内容包括了拆除F-5A的武器系统,注意看F-5A的鼻孔,这是两门M39单管20mm机炮。
被拆除了,同时X-29的火控雷达、火控计算机都被一并拆除了。
在X-29的座舱里面也看不到任何和空战有关的设备
看张***图就可以了解了——完全没武器的!
标签: f400x